伟人的高瞻远瞩:1954年毛主席三登紫禁城,却不踏入故宫内半步

互联网 举报 | 买帖

毛主席酷爱文物古迹,对紫禁城更是有着特殊的感情。

1949年初,在解放军大规模进军北平之前,毛主席为了保护北平的文物古迹,找到梁思成绘制了一幅北平文物古迹分布图,并将这份分布图分发至解放军各个将帅手中,要求他们在攻城前做出详细的部署,避免破坏城里的文物古迹。

1954年5月,毛主席在4天内3次登上了紫禁城城楼。

只是,经过这3次游览,毛主席把紫禁城的城楼走了一个遍,但始终没有踏入紫禁城一步

多年来对紫禁城一直充满好奇的毛主席,为何3次来到紫禁城却始终没踏入城内半步?探究这背后的原因后,真是让人肃然起敬。

伟人的高瞻远瞩:1954年毛主席三登紫禁城,却不踏入故宫内半步

故宫

三登城楼而不入

1954年5月17日下午,毛主席在公安部长罗瑞卿的陪同下,低调地来到了故宫。

这一次出行除了罗瑞卿和故宫的保卫科长韩炳文之外,他没有惊动任何人。

这天,天气晴朗,风和日丽,毛主席穿着一身灰色的中山装,脚上是一双手工做的敞口布鞋,手上还拄着一根细细的拐杖。

这一天故宫还是照常对民众开放,故宫里到处都是前来游玩的游客,为了不干扰游客,毛主席选择从神武门的东坡道登上城楼,三人就这样有说有笑地走在故宫的城楼上。

在阳光的照耀下,紫禁城十分宏伟,琉璃瓦上闪着金光,红色的宫墙色彩鲜艳、流光溢彩。

SH54。zHILI123.COM

站在城楼上,毛主席出神地眺望着故宫内的美景,韩炳文看到毛主席对故宫如此感兴趣,便提议到故宫里边看一看,但毛主席却拒绝了。

之后,毛主席又走向了午门,参观了陈设在午门城楼上的文物展馆。

伟人的高瞻远瞩:1954年毛主席三登紫禁城,却不踏入故宫内半步

毛主席参观出土文物

直到黄昏时分,毛主席才依依不舍地悄悄离开了故宫。

一天之后,5月19日下午,毛主席又一次来到了故宫。这一次他直接登上了午门城楼,继续参观上一次没有参观完的文物展馆。

毛主席总是对历史充满了敬畏,这一次,毛主席又在城楼上待到了黄昏才恋恋不舍地离开。

第二天下午,毛主席又一次抽空来到了故宫,继续他上次未走完的路,并在故宫的西北角楼留下了一幅珍贵的照片,照片里的毛主席笑容满面,看起来十分高兴。

伟人的高瞻远瞩:1954年毛主席三登紫禁城,却不踏入故宫内半步

毛主席在故宫城墙上

SH54。zHILI123.COM

毛主席的这三次参观,刚好沿着故宫城楼走了一圈。

这三次游览,他十分关心故宫的消防安全。期间,毛主席多次向故宫保卫科长韩炳文询问故宫的警卫和消防工作,提醒他一定要重视故宫的文物保护,不能让文物遭受到损失。

毛主席对故宫寄予了厚爱和信任,他多次向故宫捐赠文物,也多次借阅故宫的书画。每一次借阅,毛主席都对这些书画十分爱惜并及时送还。

既然毛主席对故宫这么的喜爱,那他为何三到故宫而不入呢,这中间到底有什么隐情呢?

毛主席与故宫的渊源

故宫可以说是世界上目前保存完好的最大的古建筑群,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。

其实,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,毛主席就已经与故宫结下了十分深厚的渊源。

SH54。zHILI123.COM

毛主席青年时期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,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。1918年,风华正茂的毛主席为了寻找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,和同学们一起来到了北京,准备赴法留学。

那时,赴法留学的时间还没有确定,众多学子在北京的住所十分分散,联系起来十分不便。于是,在杨昌济的倡议下,北大为这些学子在北大附近租了三间小房子。

而这三所小房子距离故宫非常近,站在屋子门口往南边望去,就能看到宏伟的故宫。

据毛主席回忆,他有次和蔡和森一起去听课,刚刚走出胡同,看到阳光洒在故宫的琉璃瓦上,太阳照射下的故宫金碧辉煌,他内心充满了震撼,顿时被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所深深折服。

看着被震撼的毛泽东,蔡和森说道,他刚来北京的时候也不止一次被故宫的壮观所震撼。但他在去了圆明园之后,看着那里的一片疮痍,他的内心难以平静,中国延续了数千年,如今却被帝国主义压迫至此,实在是难以忍受。

听了蔡和森的话,毛主席的内心更加坚定了寻求救国道路的决心。也是自此,毛主席对文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在他之后的革命生涯里,十分重视文物的保护。

伟人的高瞻远瞩:1954年毛主席三登紫禁城,却不踏入故宫内半步

毛泽东青年时期

在北京,青年毛泽东还邂逅了自己的爱人。

当时,杨昌济为了能让毛泽东更加了解北京的情况,便让自己的女儿杨开慧陪着毛泽东在北京城里好好看看。

当时两人总是相约游览北京城,有时候还会隔着金水河,驻足眺望金碧辉煌的故宫。

因为当时的故宫还未向外开放,所以在北京的这一段日子里,毛泽东没有好好看过金碧辉煌的故宫。近在咫尺却不能窥得全貌,使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对故宫充满了好奇。

1919年,毛泽东离开北平,开启了他长达三十多年的革命生涯,这期间,未见故宫全貌也成为他心中的遗憾。

后来毛主席在延安时说过,他在北京的日子很艰难,但故宫的美好对他来说是一种补偿,给他的生活增添了一些生动。

1925年,紫禁城正式更名为故宫博物院,充满神秘感的紫禁城就这样展示在了世人面前。

曾经在长沙给予毛泽东非常多帮助的老师易培基,也在1929年被任命为故宫博物院的首任院长,他在充满战火,危机四伏的情况下竭尽全力保护文物的安全。

伟人的高瞻远瞩:1954年毛主席三登紫禁城,却不踏入故宫内半步

1949年,解放战争进入了尾声,占据北平的傅作义想要负隅顽抗。

这就意味着,要想和平解放北平是不可能的事了,这座蕴含着丰富文物古迹的城市免不了要经历炮火,那么这些象征着中华文明的文物就很有可能会毁于一旦。

SH54。zHILI123.COM

为了保护这些文物,毛主席专门派人找到梁思成的家,请他绘制出北平的文物分布图,以防在解放军被迫攻城时对文物造成损坏。

解放北平前,毛主席还专门就文物保护问题开过几次会议,要求作战部队必须要了解清楚北京城内的文物古迹了解清楚,并将梁思成绘制的地图分发到每一个将领手里,保证他们在作战过程中尽量避免损害文物。

他要求把保护文物当成纪律来执行,一定要落实到位。

伟人的高瞻远瞩:1954年毛主席三登紫禁城,却不踏入故宫内半步

会议中,毛主席还专门提到了故宫。

正是毛主席的一再强调,故宫这一蕴含着丰富历史文化的古迹才得以完整保存。

新中国成立后,毛主席收到了许多具有巨大研究价值的文物书画,包括我们熟知的钱东壁临写的《兰亭十三跋》等等,毛主席对这些宝物爱不释手,拿到之后更是反复观摩。

但是,毛主席最后还是将这些宝物悄悄地捐赠给了故宫博物院,以供更多人参观。

从这一系列事件中可以看出,毛主席对故宫的感情是十分深厚的。

伟人的高瞻远瞩:1954年毛主席三登紫禁城,却不踏入故宫内半步

故宫

毛主席进京“赶考”,坚决不做李自成

1949年,在共产党人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,北京和平解放,新中国的曙光从东方冉冉升起,党中央要向京城转移了。

在这个时候,毛主席突然向身边的同事提出了一个问题:“我们去到京城之后干什么?”

他告诫同志们不能向李自成那样,一进北平就变了,共产党人进北平是要继续革命的,要坚持建设社会主义,千万不能中了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,要坚持中国永远是人民的中国。

距离北平解放一个多月后,党中央的各项工作都逐渐从西柏坡转移到了北平。毛主席一再劝告大家,进入北平前一定要做好思想上的准备,一定要保持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。

毛主席还给大家打了预防针,告诫同志们不要有进城享福的想法,要始终坚持努力奋斗。如果官员都不求上进,不愿再过艰苦生活,那怎么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繁荣富强。

伟人的高瞻远瞩:1954年毛主席三登紫禁城,却不踏入故宫内半步

1949年3月23日,这天是我党史上一个重要的日子,毛主席和党中央机关在西柏坡停驻了近一年,在这天就要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城了。

这天一大早,毛主席精神抖擞,周恩来问他为什么不多休息一会,他笑着说:“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,不睡觉也高兴啊。”

进京前,对于把党中央机关设置在哪里这个问题,党内展开了多次讨论。有人提议把机关设在紫禁城,这个提议遭到了毛主席的严词拒绝。最终,在各方权衡下,决定把双清别墅暂时设为毛主席的办公地点。

进京后,毛主席找机会在双清别墅专门会见了各界的代表人物。他在会见前吩咐卫士长给他找一件好点的衣服换上,以表尊重,可是卫士长翻遍了衣箱都没有找到一件没有补丁的衣服。

他无奈地对毛主席说:“咱们真是穷秀才进京赶考啊,一件好衣服都没有。”

毛主席却说:“有布丁不要紧,只要整齐干净就行。”

就这样,主席穿着打了补丁的衣服参加了这场宴会。

直到开国大典的前夕,毛主席才拥有了一件像样的新衣服。

伟人的高瞻远瞩:1954年毛主席三登紫禁城,却不踏入故宫内半步

SH54。zHILI123.COM

敬爱的毛主席

毛主席不止一次拿李自成的失败来告诫干部们,要让干部永远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,是为人民服务的。

历史证明,毛主席的这次“进京赶考”取得了优异的成绩,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,也是中国人民的光荣。

正是因为不想步李自成的后尘,毛主席一进到京城就对故宫充满了警惕。他认为,李自成原本也是爱国爱民的,但是他一进到京城,就被紫禁城的繁华富贵迷了眼,最终被人民所抛弃。毛主席坚决不愿意成为这样的人。

因此,尽管毛主席早年对故宫有着诸多向往,但是他依旧不愿进入故宫。所以,毛主席三次登上故宫却不进入故宫,既表明了他对中国历史文物的珍惜和欣赏,又表明了他对封建皇权的抵制。

不只是故宫,毛主席对于其他旧时的皇权代表也十分抵触。

进入北平后,毛主席和其他的中央领导住进了双清别墅,这里成为毛主席办公的地方,但是一些国民党人士发现了这一住所,甚至想要对这里发起攻击。

另外,当时正值新中国筹备政治协商会议,毛主席和各位领导整日往返于城区与香山很不方便,所以几位领导向毛主席提出了党中央进驻中南海的建议。

但毛主席却不同意这个提议,他义正言辞地说到:“我不学李自成,不住‘皇宫’。”

在周总理和各位领导的多次劝说下,毛主席依旧丝毫不为所动,后来这一事以“少数服从多数议决”,费了一番周折,毛主席才勉强同意搬进中南海。

伟人的高瞻远瞩:1954年毛主席三登紫禁城,却不踏入故宫内半步

毛主席、周恩来、朱德等人在中南海

同样,在毛主席看来,故宫不仅仅是一个值得保护的文物古迹,也同样是封建皇权的一个象征。毛主席一直都用一种谨慎的态度看待故宫,如果他进京后在故宫里面工作,那么就很有可能脱离群众,这就与毛主席想要亲近人民群众、融入到人民群众中的期许相驳了。

也正因如此,毛主席才始终都未踏入故宫半步。

他要向人民证明,自己始终与他们站在一起,中国绝不可能走封建主义的老路。

为了与封建主义划清界限,毛主席还曾说在自己死后坚决不葬入八宝山,他希望自己能够被火葬,骨灰要洒在家乡的韶山上。但为了纪念毛主席,干部们违背了毛主席的决定,设置了毛主席纪念堂,让毛主席用另一种方式,永远陪在他热爱的人民身边。

伟人的高瞻远瞩:1954年毛主席三登紫禁城,却不踏入故宫内半步

毛主席

毛主席进京“赶考”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中国人铭记,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革命,他带领人民推翻封建,为新中国创造了一个人人平等的时代。

毛主席坚决不踏入故宫,是因为他想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,告诫自己始终坚持艰苦奋斗的作风。革命伟人虽然逝去,但他们的精神将会被后代永远铭记。